Thursday, July 8, 2010

From Chen, Sijin (Promotion in Wall Street, Madarin)

我在华尔街前后干了十五、六年,在多家投行待过,有美国、瑞士的,还有加拿大的。尽管每个公司都分属不同的国家,可有意思的是只要在华尔街,企业文化大同小异。进到办公楼一看,谁是什么级别一目了然。最中间的都是交易员,其他做系统支持、模式分析、风险控制的人,把交易员们团团围住,被隔在一个个小笼子(cubicle)里;而单人办公室全部临窗,级别越高办公室越大,拐角的一间肯定最大,级别当然也是最高的。

  第一次因为公司兼并我下岗了,感觉有如从山顶摔到山底,闷得不知道东南西北,毫无方向。第一天去参加由公司出钱安排的一个讲座,专门帮助下岗的人重新找工作。坐定下来,40多个“难兄难弟”一一自报家门,一听吓一跳,这些人当中,有曾经的副总裁(VP)、董事总经理(Managing Director)、高级副总裁(SVP)、甚至还有CTO、CIO及一个中型公司的CEO!他们也会下岗?!

  华尔街公司每年给员工进行两次Appraisal(表现评估),7月份“预热” 一次,年底定总分,达到Expectation(期望值)的算2分,超过期望值的为3分,没有达到期望值的只有1分。一旦拿到1分不用说了,走人吧。当然有罚就有赏,那些被评为3分的,拿大红包、加工资,一般还会晋级。有人可能会问,要是大家都很努力表现都很好,不就没有1分了?No!就像当年右派那样,那是有名额比例的,总有5%到10%的人拿1分,20%到30%的人拿3分。也就是说,无论如何每年底每个公司都至少有5%的员工卷铺盖。

  走人自然不爽,那么升职加薪就一定是好事吗?也未必。

  我的一个上司曾经这样形容说,华尔街的职场就像跳高,你的级别就是横杆的高度,跳过去之后横杆就会向上挪(升级),大家的眼睛都会紧紧地盯住标杆,先从小笼子搬进小单间,然后是中单间,再是大单间,最后搬进“The corner office”…… 一旦跳不过去把横杆碰落,结局就像跳高运动员被自然淘汰,走人的时刻也就到了。

  华尔街弱肉强食的生存环境,迫使人人挑战极限。所以,华尔街人干了10年之后便会开始考虑退出。过了50 岁再待在华尔街的人,一般是不多的。

  华尔街的中国人都是技术大拿,具体工作完成得相当漂亮。头五年每年能上升,也正因为有评分制度,人人使出浑身解数,一个个如同劳模。但往往升到中级时,我们的弱点便显现了,经常要开会做报告,天天和上下级打交道,扯“洋”皮时往往力不从心。因此,升到中级的中国人长项用不上(无需作具体工作),短处却暴露无遗,横杆的高度跳不过去结果可想而知。

  有人或许会说,那只要每次评分拿2分,不就没事了,可以固定在一个级别一直做下去。但是这个尺寸很难拿捏,因为谁都不愿意给人当垫底,肯定会拼命干,迟早会陷入华尔街的升职陷阱。

  话又说回来,华尔街毕竟是白人的地盘,中国人一般升到VP(副总裁,相当于中层管理级)就很难再升上去了。不过, “因祸得福”,那样反倒比较稳定地做下去了。因此中国人VP在华尔街还不少,几乎每家金融公司都有,据悉,人数在800到1000之间。当然,也有极个别的中国人在特定的领域表现特别出色,还真能冲破玻璃天花板。我曾经的上司威武就是这样一位特殊的人。

  2001年初,我是通过威武的面谈而进入纳斯达克所属的一家ECN电子证券交易公司的。ECN 是Electronic Communication Networks的简称,属另类交易系统的一种,是当时发展最快、也是华尔街公认的前途最远大的交易方式。

  威武是普林斯顿大学的电子工程学士、纽约大学的金融硕士,一毕业就进入华尔街。他早年是路透社属下Instinet公司的技术骨干(Instinet是华尔街第一家ECN公司),完成过ECN中最关键部分的设计与开发。当今的ECN就是以他们当时所确定的Protocol(规范)为标准的。可以说,威武是 ECN开发的鼻祖了,由于威武在ECN领域的特殊地位,他一路升到了我们公司的CTO,这在中国人中绝对凤毛麟角。不过,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威武做了几年 CTO之后,离开具体的技术渐行渐远,变成了老美那样“会说不能做”的人物。后来ECN式微,特别是911后,ECN的交易量大减,公司开始裁员。威武首当其冲的第一批被裁。可怜的他当时还在新加坡的丈母娘家度假呢。度假回来后打开电脑无法 login,才知道自己已经被裁了。

  一般的中国人凭技术吃饭,再找一份工作相对比较容易。但对于威武来说却有些高不成低不就了。华尔街大公司不可能请中国人“坐”在高位上,中小公司又一个萝卜一个坑又全都占满了,而要他退回去再做技术,更是勉为其难。

  几年后的一天,我们几个老同事聚在一起,威武也来了,他显得有些落寞。问起近况,他说上个月他老爸退休,把家中开在长岛的大型中餐馆转到了他的手上。他原先不想接。可他老爸说:“我就你这么一个儿子,而且我们中国人在这儿还是做餐馆最实在,不用看别人的脸色,不用求人过日子,只要菜做得好,客人总要上门来吃饭的。” 我不禁替他惋惜起来。

  最后提一下,在华尔街有5%的特殊一族,他们待过多家投行的多个部门,参与开发过无数的产品,对各种系统了如指掌,从前台到后台路路通,早已身经百战练成精了,便可转轨道做资深顾问,就好似由跳高运动员变成教练,整天“指手画脚”即可。一旦你成为这样的人,当然就能一直干下去。我曾经遇过一个老大爷同事,出于好奇一询问,他已“芳龄”82了!

来 源 :中国产业报协会网

陈思进 于上世纪90年代只身进军华尔街,历任瑞信(Credit Suisse)证券投资部助理副总裁、美银证券公司(BofA Securities)副总裁、加拿大宏利财团(Manulife Financial Corp.)资深顾问等职务,成为在北美金融界成功立足的华裔人士之一。目前定居加拿大多伦多,任某国际金融财团资深顾问

From 6Park (Private Investment ,Madarin)

做期货已经10年了,尽管现在已经拥有属于自己的两家公司,很多人见面便以“总”相称,但我自己知道,我的职业始终是一名期货投资人!
最近一位故友带着儿子来访,他是知道我做期货为数不多的几个人之一,因为时下黄金期货上市,他想让他的孩子学点期货知识以后以期货为生,我只是给他粗略的讲了一点,最后我奉劝他还是不要做的好,非要做的话,还是在股市里先摔打一下吧!
他们走了之后,我静静的坐下来,品着去年明前的狮峰龙井,一段段尘封的往事,10年的期货人生,让我难以平静!在期货市场里,每天有多少新人带着梦想而来,而又有多少战友带着无限的悔恨离开,我不知道,我真的不知道,我只想告诫那些刚刚入市的新人们,一个期货人是这样成长起来的,你们做好准备了吗?
入市以前首先应该了解这是一个怎样的市场:期货市场是一个负和游戏,如果没有新资金进入的话,那么他的资金只能越玩越少,而你挣的钱则是别人输的钱,因为这个市场不像股市,不能增值,因此这里有个铁打的规律,那就是挣钱的人永远比输钱的人少,而你要想生存下去的话,只能做少数人——少数的强者;
其次,你的对手是谁,也就是说你要挣谁的钱,你知道吗?我告诉你,他们是现货商,做套保,对品种和政策有着透彻的理解,并且手上有现货,由于套保机制,他们轻易不会赔钱;还有就是机构,他们有着大笔的资金和强大的智力资源,他们可能会赔钱,但他们仍然是无比的强大;第三是生存下来的投资人,既然能够生存下来,自有他们生存的道理,他们的生存经验是市场新手所无法比拟的,而且他们也是经过时间证明,能够挣钱的人;剩下来的就是市场的新手,大多以中小散户为主,这部分人是市场的主体,更是赔钱人群的主体,而我所见过的大部分入市新手,他们都是各界的精英,因为他们有资本,有阅历,有思想,不服输,否则一般人很少听说有贸然进入期货市场的,即使误打误撞的进来,生存周期能够超过1年的已经算是很了不起了;
第三,关于学习的误区,做期货大概没有科班出身的人,也没有这样的培训机构,很多市场新手想通过一个指标或是一位高人的指点,短时间之内就能通向成功之路,这无异于痴人说梦,根本行不通,西方期货行业已经有百多年的历史,科学发达的今天仍然没有一套稳定盈利的数学模型,这是一门建立在经验之上的科学,如不经历市场的严格和长期的考验,根本不能成功,来找我的那位友人的儿子,想要我的交易系统,我说我完全可以给你,没什么,但你拿着他很难挣钱,这只是一个工具,就像武林高手手中的刀剑,新手拿着他,未必能够防身,而高手即使手中没有刀剑,仍然杀敌于无形,因此拿到工具和功夫上身这是两码事,没有两三年的刻苦磨练,想在期货市场长期稳定的盈利,几乎是不可能的!
第四,成长的历程。这个历程应该分成两个部分,首先是学习的历程,其次锻炼的历程,这两者缺一不可;
在学习的历程中,大约需要1~2年的过程,可能有些人会更长,但只要你能坚持,一般能够通过。首先是要看上三五本过于期货的书籍,好书至少要读上两遍或更多,慢慢来不怕慢,不要怕不懂,但要学习,例如至少学习30个以上的指标和所有基础理论,然后上手做三五个月的模拟盘,以便入门,这之后要准备一些资金,大约20万左右吧,最好分成4份,最少也要分成两分,这时你拿其中一份可以开户了,等你第一份资金爆仓之后,再注资,再开始一轮新的学习和操作,如此反复,直到你形成自己的交易系统为止,这一阶段会有80%的人掉队,也许你能坚持下来,这时我要问你一个问题,那30多个指标你还记住几个?如果你回答,基本忘光了,那么恭喜你了,你可以继续了!。也许你上来鄙视所谓的交易系统,这没什么,但殊途同归,最后,你一定要建立起自己的一套经过试验证明能够盈利的交易规则,这种规则细节上每人都不同,甚至区别很大,但重要的是合适于你的操作;在这之后,你的帐户余额就会象盘整时期的曲线一样,上下波动,而你会在这一时期,不断的修改自己的交易规则,使其日臻完善,同时你可能在这一时期已经尝到了盈利的滋味了,我再次恭喜你,你的智商经受住了考验,这一阶段你毕业了!
下一历程是对你情商的考验,也是最容易与成功失之交臂的时期,这个时期可能长,可能短,有人终生不能逾越。这个历程又分成3个阶段,每个阶段相互渗透,彼此相连,让你在痛苦和希望中挣扎!
第一阶段克服心中的恐惧和贪婪,尽管有了好的交易系统,但在人性中有着很难克服的两种情节那就是恐惧和贪婪,他们时刻左右着你,让你欲罢不能,每天冰火两重天,你在天堂和地狱的过山车上煎熬着,这种滋味很难受,只有经过的人才能体会,在电影《甲方乙方》里有句名言,“英雄就不是一般人”,的确,想在这个市场里站住脚的人,那肯定就不是一般人!想克服这些人性中的弱点就要在盘中不断的磨练,不断的批评和自我批评,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锻炼自己,达到忘我之境界;
第二阶段遵守纪律,这点听起来很容易,规则是你自己建立的,自己遵守自己的纪律有什么难的,你错了,据个例子,也许你有点胖,想减肥,也许你想戒烟,等等,那就给自己一个命令吧!从现在起,每天6:30起床,6:45跑步,3000米,早点是营养食谱,多一两少一两都不行,晚上10点睡觉,早一分晚一份都不行,因为突然戒烟对人体有不良反应,因此每天上午、下午和晚上各抽一只烟,多一颗少一颗都不行……老兄,你试试,你要能坚持两年以上,每天雷打不动,我佩服你,说了这么多无非想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在无人监管的情况下遵守纪律其实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到了那个阶段,你自然会明白,其实这比克服恐惧和贪婪要难的多!
当经过了上述两个过程,我再次恭喜你,你已经挣钱到了麻木的状态了,你的帐户余额在飞速增长着,甚至连你自己都不相信,以为这是在做梦,但你确实做到了!这时悄然间最后一个也是最艰难的关口摆在了你的面前,也许你并不知晓,如果你不能逾越这个关口,你将再次面临“game over!”此时你的经验注意和无休止的自我膨胀,也许会将你的帐户打回原点,克服这一人性的弱点,我送你一副良药——低调处理你的财务,时刻记住期货是一个风险巨大的行业,永远对市场怀有一种敬畏的感觉,并且只把期货当作一种养家户口的职业,而你只是这浩瀚的市场中微不足道的一员!
新来的朋友,你的路还很漫长,期货人生才刚刚开始,祝君好运!

Friday, June 25, 2010

From Jun Hu (Madarin)

Bank VS Tech Company

很多在纽约学计算机的同学都在考虑到底应该加入银行还是技术公司,我在高盛有一点点经验,也认识一些技术公司的同学,并且最后决定加入微软,可能对这个问题有一些切身的体会。

首先要简单介绍一下什么是银行IT。我这里专指投资银行的IT。传统的商业银行IT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在投资银行里面,IT的确是很重要的,而且有很多很复杂的技术在里面。尤其是和quantitative finance结合的一些trading system,根本改变了现在投资银行的面貌。

银行IT的好处第一是高薪。在工作了几年升到VP以后,薪水对技术公司的优势会非常明显。第二是亚洲金融猛烈的发展势头。在现在这个时候加入金融行业,绝对是乘势而发的一个明智决定。光从信息系统角度来看,国内外的差距巨大。而且亚洲对高端金融IT人才的需求量会越来越大,我在高盛时那层楼的大老板就调往了香港。而在那个时候,还可以看到很频繁的往香港和日本的调动。很多人会说IT不是银行的核心,所以不受重视。这个观点反映了一部分事实,但那是在美国工作的情况,如果你把你所做的工作放到整个行业在亚洲发展的大背景下来看,会看到Financial IT在中国和亚洲还有很大的潜力。在美国,银行是在和技术公司竞争人才的,但是在国内你听说Financial IT么?随着国内金融行业的发展,不可避免的金融信息系统要现代化,这个Gap迟早是要合上的,Financial IT的需求量会增大,会增长到接近美国这样的情况。至于现在金融危机,我觉得完全不是个重要的问题,行业起起伏伏,前几年Tech不也是一塌糊涂,关键是要看到5年乃至10年的趋势。

银行的坏处,如前面提到,毕竟是个Cost Center,没有和在business部门工作的人一样的privilege,和他们比薪水低(尽管比技术公司高……)。有很多转到Business Side的诱惑——如果你认为这也是一个缺点的话。工作大部分是写软件做信息系统,没有特别challenging的技术问题。如果在 Backoffice的话,可能节奏会比较慢。此外,银行的软件工程要求没有技术公司高,很多时候都是要快速release,不太讲究正规的流程。举个例子,银行一般都没有tester的职位,自己写了代码自己测试自己release to production自己维护自己负责potential bug&loss!另一点非常非常重要的是如果想在银行里面往上升,光作技术是远远不够的,你要有很强的Communication Skill& People Skill,有一点office politics的技巧。这点很难说是缺点,但是却是评价你是否适合这里工作的一条重要标准。

所以我对于银行IT实际上是比较认可的。这次在高盛和微软中作了一个很tough的选择。最后选择去微软主要是因为不想离开High Tech。但如果你对信息系统有很浓厚的兴趣,而且想加入金融业,金融IT完全是可以考虑的选择,尤其是作为一个中国人而且以后想回国的话